当前位置:首页 >

    绥江依法治理有妙招

  发布于:2022-06-07    浏览:1170

    今年以来,绥江县以“八五”普法为主线,以推动普法依法治理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在开展基层法治创建、培育普法队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挖掘法治文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用法治力量为优化全县营商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保驾护航。

    一、坚持以“精”为原则抓法治创建

    绥江县位于云南省东北角,金沙江下游南岸,全县国土面积761平方公里,辖中城、南岸、新滩、会仪、板栗5镇43个村(社区),总人口17万人。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以依法治县为总揽,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在县委、县政府、县委政法委、各镇党委、政府全力配合下、在市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县镇村三级共同努力,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市级28个,县级全覆盖。

    今年根据省市关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文件要求,通过层层推荐,实地考查,绥江按照创建标准认真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

    一是按需抓落实。今年全县平安维稳系列工作会议上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项安排部署,县司法局会同县民政局通过深入全面考察、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印发《绥江县司法局 绥江县民政局关于做好国家级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绥司联发〔2022〕1号)至5个镇开展推荐评选工作。

    二是按标严评审。各镇在评选推荐过程中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坚持实事求是、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评审,认真把关,确保评选推荐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县审查考核组深入到部分村(社区),采取面谈了解、查阅台账、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核查。

    三是按质严把关。各镇牢固树立程序意识,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推荐,村委会(社区)、镇党委、司法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逐级审查把关,并在申报所属村(社区)公示,确保评选推荐工作健康有序。绥江今年拟推荐申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4个。并圆满完成了省司法厅对绥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实地核查工作。

    二、坚持以“专”为重点抓法律明白人培养

    农村“法律明白人”是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生力军”,我县今年重点培育首批以村干部为重点的43名“法治带头人”、以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336名“法律明白人”,并开展了以村为单位结合“政法干部挂千村 乡村振兴法治行”工作由挂村政法干部对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培训全覆盖,使他们既是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常识的村民,又是积极参与基层法治实践的法律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传递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基层法治人才保障。

    三、坚持以“安”为目的抓法治基层治理

    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根基,绥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政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一是政治引领筑牢治理基础。积极探索实践“3237”社区治理模式实现党建与基层治理共建护推。

    二是法治保障提高治理水平。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定期组织政法干部、法律志愿者、律师协会下沉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工作。

    三是德治教化激发治理动力。积极开展“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主题活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实行创文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定期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评议活动引导激发群众尊法治、思发展、共治理的内生动力。

    四是自治固本激发治理活力。健全完善村(社区)自治管理机制,积极探索阳光公开监管平台,组建义警队伍,成立平安法治志愿服务队等9支志愿服务队,形成政策共学、事务共商、环境共创、平安共建的工作格局。

    五是智治支撑提升治理效能。建成综治信息大数据平台,全面建成5个镇4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并全部接入综治信息系统,全县共建安装高清摄像头669个,实时抓拍系统124套,8100余户群众已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形成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增强群众尊法守法意识和基层依法治理能力的同时,全面促进社会和谐、乡村振兴,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以“育”为手段抓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加快推进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绥江县立足法治文化抓普法,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县域发展规划,先后打造了多处特色鲜明、内容生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阵地。全县先后打造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个,县级宪法主题广场1个,县级法治公园1个,基层法治文化广场5个,法治文化长廊1个。从城市到农村,从街区到学校,一个个在休闲中学法,在静坐中悟法的法治文化新风尚悄然形成,化有形的载体为无形的熏陶,传播法治精神。

版权所有(c) 中共昭通市委政法委员会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ICP备案: 滇ICP备0900659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0202000090号
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45号    邮编:657000    电话:0870-2134716
投稿信箱:ztzfrmt@163.com    技术支持:昆明腾速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