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彰峻节

  发布于:2023-11-1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浏览:1933


      杨匏安是中共早期的重要党员,华南地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与李大钊并称为“北李南杨”。他的诗词行文雅洁,表现出他安贫乐道且不畏强暴的峻节。

      1923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杨匏安受中共中央派遣担任国民党组织部秘书和代部长,从事国共两党复杂的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是在国民党内担任较高职务的共产党人。当时他的薪金足以买田置地,但他把绝大部分钱都交给中共党内作活动经费,只留下极少一部分作为家用。因此,杨匏安家中很是清贫,他的母亲每天带着孙子,拿着自家磨做的米糍沿街叫卖。1925年,杨匏安参与组织并发动了省港大罢工,其间,他掌管着大量财务,从未发生过挪用贪占的行为。有一次,省港罢工委员会在杨匏安居住的杨家祠发放一笔捐款,麻袋里遗落下一个两毛钱的银币,被孩子们捡来玩耍,杨匏安发觉后,立刻教育自家的孩子说: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他让孩子们马上把这枚银币送回了罢工委员会。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年底杨匏安受党委派,远赴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开展革命工作。他曾从海外寄回两首诗,被亲友保存了下来。其一题为《寄小梅》:“去国六千里,心随云水长。逃生来绝域,问禁入危邦。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相思凭梦寄,月色满桄榔。”另一首诗题为《十一月既望泊舟星架坡港》,诗云:“故乡回首战云深,漏刃投荒万里临。余日可消行坐卧,感怀休问去来今。江南有梦迷蛮瘴,海外何人辨雅音?自笑身闲心独苦,当头皓月伴微吟。”在异国他乡的时候,杨匏安仍念念于“公忠不可忘”,充分表现了他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1931年,杨匏安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面对国民党高官厚禄的引诱宁死不屈,而且为勉励狱中难友坚持斗争、保全气节,在就义之前作《死前一夕作·示难友》一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这首绝命诗充分表现了杨匏安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革命崇高气节。他通过这首诗勉励狱中的同志们,万不可像出卖灵魂的叛徒褚渊那样,永为世人耻笑。

      同年,杨匏安遇害于上海龙华,年仅35岁。牺牲前,他留下一封与家人的诀别信,大意为:近日有南京旧识来劝我,我不为所动,家人千万不能接受那些人的钱和物,如果不能生活,立即南返,玄儿不可顽皮,缝纫机不可卖去。他希望家人靠劳动自力更生,不要给党组织添麻烦。在杨匏安的言传身教下,杨匏安的子女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始终保持着如父亲一样的清廉作风。

       (摘编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郑琼/文)

版权所有(c) 中共昭通市委政法委员会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ICP备案: 滇ICP备0900659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0202000090号
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45号    邮编:657000    电话:0870-2134716
投稿信箱:ztzfrmt@163.com    技术支持:昆明腾速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