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昭通2014年政法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发布于:2015-03-25    浏览:2247

      2014年,对昭通政法工作来说,是令人难忘的。在这短暂而漫长的一年里,昭通自然灾害频发、矛盾困难叠加、维稳压力巨大、群众诉求多元,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困难和挑战面前,昭通市委政法委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栉风沐雨 ,锐意进取,嘹亮吹响了“深化五大改革,突破五大瓶颈, 推进五大治理 ,提升五大效率”号角,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工作举措,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一年里,昭通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四级联动视频接访,全面落实信访工作“四包一责任”机制,深入开展“六大整治”专项行动,信访信息化建设名列全省前茅,信访工作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学习;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移民搬迁安置圆满顺利;创新地震灾区 “五包”维稳机制,灾区社会秩序稳定,恢复重建有序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全面投入使用,率先16州市开通党委政法委系统电子政务内网;政法综治维稳各项工作创新进步,“6995”平台建设加快,“6995”成为抗震救灾、抢险救援的“救命热线”;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在2013年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大亮点一:主题推动载体切入,政法工作再迈台阶。2014年以来,昭通市委政法委以改革为主题,以治理为主线,“深化五大改革,突破五大瓶颈,推进五大治理,提升五大效率”,为促进昭通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服务环境。深化五大改革,突破五大瓶颈:一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突破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瓶颈。着力解决司法体制机制与发展形势、民主法治、群众需求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二是深化运行机制改革,突破模式僵化不畅不活的瓶颈。积极探索司法权力、社会治理、维护稳定、干部管理及日常工作运行机制改革,建立规范有序、运行高效、权责统一的管理模式,解决机制不顺、活力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三是深化队伍建设改革,突破能力不足精神懈怠的瓶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四是深化基础建设改革,突破基础薄弱保障不力的瓶颈。全面深化政法系统基层基础建设,确保政法机关正确有效履行工作职能,促进政法事业健康长足发展。五是深化信息化建设改革,突破信息应用不强资源共享不够的瓶颈。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整合现有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建成集信息收集、应用、管理、服务为一体,全市政法机关、综治维稳成员单位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信息化体系。推进五大治理、提升五大效率:一是推进法治治理,提升依法治市效率。强化法治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法治方式引领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市,不断提高法治昭通建设水平;二是推进社会治理,提升民生保障效率。各级各部门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转变管理职能,推行多元共治,整治重点领域,加大民生保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三是推进平安治理,提升安全满意效率。重点推动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平安细胞创建、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健全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四是推进维稳治理,提升稳定目标效率。紧紧抓住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移民稳定、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夯实基层基础,掌握信息动态,强化矛盾调解,确保实现“?甯霾环⑸?rdquo;工作目标;五是推进综合治理,提升社会管控效率。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及社会力量,综合运用法律、政治、经济等各种手段,探索推进社区网格管理,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切实提升社会管控效率。

     

     

      大亮点二: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全力建设法治昭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建设法治昭通,市委召开三届七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建设法治昭通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昭通的伟大实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昭通贡献应有的力量。一是领会精神实质,明确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建设法治昭通的目标要求是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昭通、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市得到全面落实,国家宪法法律全面实施,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富民强市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基本形成具有昭通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备的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地方制度体系、高效的地方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地方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地方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地方党内法规执行体系,实现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法治昭通新格局;二是加强法制建设,保证法律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法治昭通建设,必须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做好立法准备,保证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有效实施。要强化监督力度,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强化对“一府两院”执法司法的监督,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同时,要做好立法准备、加强备案审查和推行任职宣誓等工作;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全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全力做到: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四是促进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着力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力做到:独立行使职权,优化职权配置,严格公正司法,保障群众参与,注重人权保障,加强司法监管;五是增强法治观念,建设法治昭通。要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全力做到:推动树立法治意识,推进系统综合治理,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六是强化法治保障,建设过硬队伍。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努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法治昭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全力做到: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建设高水平法律服务队伍;七是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建设法治昭通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依法治市全过程。全力做到:坚持依法执政,执行党内法规,提升法治思维,推进基层治理,奋力开创法治昭通建设新局面。

     

     

      大亮点三:信访信息化作用大,成效获得上级肯定。按照市委政府统一安排,2013年9月,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周福昌率队到毕节市考察学习。考察学习回来,周福昌书记主持会议专题研究昭通市信访信息化工作,强调要认真学习毕节经验,查找自身不足,借助东风创新体制机制,出台信访信息化工作方案,建设一流的信息系统,搭建一流的工作平台,加强和应用信息化,提升信访工作效率、质量和水平;要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化运作,促进信访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要深化群众工作方式,转变干部作风,拓展便民、利民承诺服务,主动服务、效率服务;要巩固昭通市“六条规定、三类化解、倒查问责、非访整治、大厅建设”等成果,把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经验转化为新模式、新机制、新手段,并结合“毕节经验”加以创新发展;要建立新机制,规范新流程,从接访、受理、转办、交办、回复等重要环节提高工作规范和工作效率;要加强学习,自我创新,在学习毕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我、独特、创新之处,使信访工作与社管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相结合、与维稳工作相结合、与社管综治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标准化建设好市、县、乡、村接访中心,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业务工作流程标准化、部门配合联动标准化、工作制度建设标准化、经费投入保障标准化、机构人员配置标准化、接访制度机制标准化,充分发挥平台载体各项功能,以标准化建设推动昭通信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力争使 “昭通模式”成为云南、乃至全国信访工作的新典范。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建设和安装调试,2014年1月9日,昭通市圆满完成了覆盖11县区、144个乡镇、22个试点村共179个点的信访信息化建设任务,率先全省投入使用。更值得一提的是,昭通市在信访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把科技信息化作为信访工作的发展支柱,将近几年来行之有效的信访工作管理运行机制纳入信访信息化提升应用,在全国尚属首例,形成了率先全省、领先全国、独具特色的昭通信访信息化“七化亮点”:即信访工作信息化、规范建设标准化、联动接访视频化、信访流程制度化、非访处置法治化、服务群众便捷化、信访化解效能化。“有了视频接访,咱们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向市领导反映诉求,不花钱坐车、又免得跑路,还节省了时间,我们非常满意!” 镇雄县上访群众汪义美拆迁安置诉求得到解决,高兴地说。据统计,2014年,共有市级领导36人视频联动接访群众85件达500余人次,信访信息化建设发挥了独特作用,得到省委李纪恒书记的高度肯定。另外,非正常上访下降72%,在全省州市中唯一完成了中央和省委下达的非访整治目标任务。

     

     

      大亮点四:灾区社会大局稳定,恢复重建快速推进。鲁甸“8•03”地震发生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福昌多次深入灾区指导工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保障交通畅通、维护灾区稳定等工作,要求灾区各级党委政府、政法部门围绕抗震救灾中心工作,立足各自本职,明确具体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扎扎实实工作,杜绝一切干扰、影响、破坏抗震救灾的事件发生,确保灾区政治稳定、秩序良好、道路畅通、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推进;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职责,统筹抓好灾区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确保信访秩序正常,确保“五个不发生”,切实为灾区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各项工作有力开展。要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研判,坚持日报制度,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紧急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市维稳办和市政法委办公室。要继续加强对灾区火灾、地质、排危等隐患的排查整治,全力确保灾区不发生火灾,坚决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损失,坚决防止排危除险不到位、防范次生灾害措施不落实等原因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要加强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各种不稳定事端,严防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借机造谣生事,扰乱社会秩序;认真办理灾民的来信、诉求、来访,及时就地集中解决灾民的合理诉求。深入灾区的干部职工要当好政策的讲解员、宣传员,尽最大力量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的温暖。要严厉打击盗窃、抢劫、哄抢救灾物资、以赈灾募捐名义诈骗敛取不义之财的犯罪分子,严厉打击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和侵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行24小时治安巡逻,增强群众安全感。要加大对超速、超载、非法营运车辆的查处力度,严禁货车、拖拉机违法载人,严防发生群死群伤道路交通事故,继续推行交通流量监报、错峰放行等制度,确保灾区交通畅通。要逐级逐户落实包保的具体措施、任务,将包保责任人姓名、单位、任务、联系方式进行张贴公示,让广大群众知晓,让灾区群众有依靠。要准确把握抗震救灾维稳工作的规律特点,深入宣传报道全市政法机关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抗震救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当前,灾区社会大局稳定,恢复重建快速推进。

     

     

      大亮点五:创新推行“2345”模式,促进群教纵深推进。“2345”模式即:“两个原则”定方向。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深入学习,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法纪意识和“四风”意识;坚持统筹兼顾原则。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政治纪律意识、廉洁自律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为推进全市政法工作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障;“三个提倡”树形象。提倡自上而下工作效率。在基层调研中坚持轻车简从、坚持艰苦朴素、坚持精简会议、坚持帮扶指导,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提倡动真碰硬敢作敢为。在广征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把正视差距、自加压力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动力,深入分析原因、查找根源,整治“四风”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提倡便民利民新风尚。实行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坚决杜绝 “冷、硬、横、推”等现象,对重点上访事件,靠前服务,提高效率,变等人上门工作为主动登门工作,变依常规办事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确保需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四个突出”抓落实。学习方式突出灵活多样。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与参加督导组的专题讲座学习活动相结合;交心谈心突出上下一心。围绕教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了交心谈心,开诚布公亮出“底子”,真心实意寻找差距。采取自发谈心、“一对一”、“面对面”、“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增强谈心活动的实效性;教育主题突出贴近实际。紧紧围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真心实意寻找差距,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积极回应群众的新期待、满足群众的新要求。征求意见突出渠道畅通。采取拓宽渠道“群众提”、座谈走访“当面问”、问卷调查“多方求”、总结经验“对比找”等多种方式方法。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对政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提升安全意识,确保社会安全;“五个活动”促发展。一堂生动的党课。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周福昌为委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题为《群众路线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的主题党课。一次集中党性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党史记录片《信仰》、人民公仆《焦裕禄》,更加坚定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信心和决心。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提出了要加强机关管理、强化理论学习、加大对县区政法委的指导、提升调研辅政水平、强化一岗双责制度、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建议。一次民情恳谈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讲党性、守党规、严党纪”为主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一本深刻的读书笔记。为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委机关党员干部群众坚持每日记录300字以上的学习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全体干部职工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意识,为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大亮点六:深入推行“五三措施”,综治维稳成效显著。近年来,金沙江上的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等三大电站20万移民搬迁安置、南北高速公路建设、途经昭通的4条铁路建设、征地拆迁、矿业开发等多个方面,给昭通带来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处置难度增大。2014年,全市采取“五三”工作法,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全力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一是明确职责,严格实行“三个靠前”。领导指挥靠前。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决不回避矛盾,敷衍了事。干部工作靠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加大排查化解力度,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宣传教育靠前。通过各种普法宣传栏、电视、手机短信等形式,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场所等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二是全力部署,扎实开展“三项排查”。常规排查。乡镇(街道)派出所、司法所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活动,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全面、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发展动态,对发现的纠纷隐患及时采取疏导教育措施,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通过排查,做到“四清楚”,即对易发生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底数清楚;对易激化纠纷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清楚;对失足青少年、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楚;对矛盾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难点、热点纠纷和易发生的群体性纠纷清楚。专项排查。中心法庭、乡镇(街道)派出所、司法所、调委会每半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预测分析。重点对一定阶段、季节、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人群、易发矛盾纠纷的重点人、户、事、场所等进行分析预测。分析排查。制定出台了《昭通市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施方案》。市综治办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对全市每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研究重大矛盾纠纷案件的化解方案。并建立专家分析团队,精准研判重点矛盾问题和重要信访信息,科学分析把握,将全市矛盾纠纷全面掌握,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矛盾纠纷类型、类别清楚、明了;三是落实责任,认真实行“三项机制”。管理机制。县区乡镇负责化解重大疑难和各村久拖不决的纠纷;各村(居)委会负责化解本村一般性纠纷。包案机制。对每件纠纷实行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化解、包跟踪、包反馈的“四定、三包”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人。奖惩机制。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和实际效果与责任人的政绩、晋职晋级、奖惩等结合起来,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严格执行《昭通市社管综治督办究责制度》,切实加大问责力度,对因工作不力或隐瞒情况,酿成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严肃查究,确保以严肃的工作纪律,促进全市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解决;四是大力投入,畅通“三条诉求渠道”。大调解中心。市级整合经费50万,成立了昭通市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整合市行政调解中心、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信访信息化网络。投入1200万元,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涵盖视频接访、转办交办、信息汇总、查询回复、非访处置等24项功能为一体的信访信息化网络,推动了信访工作实现“七化”。综治信息化系统。投入200万元,建成纵贯省、市、县、乡、村五级,横联省、市、县三级综治委成员单位的社管综治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了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处理数据的上报及登记管理。通过三条诉求渠道建设,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处理好各种信访问题,切实将各种矛盾纠纷和一般信访问题处理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让矛盾激化,更没有把矛盾上交,为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三项整治”。针对矛盾纠纷和信访数量大的实际,全市成立接访化解、非访处置、涉法涉诉三个专项组开展重点整治工作。接访化解组,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信访信息化接访中心功能作用,推进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及时解决;非访处置组,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任组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进京非访,杜绝到昆群访;涉法涉诉组,由市人大副主任任组长,市检察院检察长任副组长,切实加强人大、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保护合法信访、制止违法闹访。

     

     

      大亮点七:四个着力齐头并进,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昭通市采取 “四个着力”措施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强势加快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乡镇综合服务、综治信息化“三大平台”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到不断延伸,平安细胞工程建设实现快速推进。一是着力提升矛盾排查化解水平。着力完善民生保障机制、权益维护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依法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及时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各县区、乡镇、村要有效运用好信访“四级视频接访”这一平台,扎实开展视频联动接访工作,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合理解决。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快形成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综合施策的化解矛盾新格局。认真研究群众提出的诉求,对合理合法的要解决到位,对确有困难的要帮扶救助到位。四是要精细管理。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基层的稳定确保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二是着力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大力培育和创新社会?橹??浞址⒒由缁嶙橹?诩し⑸缁峄盍χ械淖饔茫?贫?缁嶂卫矸绞阶?洌?蛊肷缁峤ㄉ璧亩贪澹?銮可缁岱⒄够盍Γ?谥魈迳细?幼⒅囟喾讲斡搿⑾低持卫恚?谑侄紊细?幼⒅囟喙芷胂隆⒆酆现卫恚?诜绞缴细?幼⒅胤ㄖ伪U稀⒁婪ㄖ卫恚?诜椒ㄉ细?幼⒅毓乜谇耙啤⒃赐分卫怼=∪?晟苹?闳褐谧灾沃贫龋??嫣嵘??闳褐谧灾嗡?剑?惺登炕?婪ㄖ卫怼⒎ㄖ平ㄉ琛⑺痉ü??裙ぷ鳎?钊胪平?ldquo;法治昭通”建设。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三是着力提升维护社会稳定水平。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严格执行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规定,全面落实风险评估制度,做到应评尽评,使“改革发展推进到哪里,风险评估就跟进到哪里”,着力解决好恢复重建、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领域的利益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四是着力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在保持对黑恶势力、涉爆涉枪、杀人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高压态势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和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紧紧抓住直接侵害民生的食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突出犯罪,严厉开展打击整治行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加强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加快建成布点合理、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的全天候视频图像采集系统,尽快实现对重点场所、部位、区域的全覆盖。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三个主体责任,着力抓好交通、矿山、学校、消防、电力等领域和行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是衡量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晴雨表”,经省调查队测评反映,2014年我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2年的全省第15位持续上升至第10位。

     

     

      大亮点八:建设过硬政法队伍,保障工作实现跨越。按照市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昭通政法委采取六大举措打造“过硬队伍”。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打造忠诚可靠队伍。强化理论武装。认真组织开展政治轮训,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坚定政治方向、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执法水平、端正价值取向。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加强政法机关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各项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中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突出争先创优。积极开展推先树典活动,深入挖掘、树立一批看得见、叫得响、过得硬的本地先进个人及单位典型,使广大干警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激励斗志。保持警钟长鸣。利用一些典型案例、反面典型,组织干警开展对照剖析活动,挖根源,论危害,提高政法干警自我约束能力,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着力整治慵懒散等不良习气。二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打造核心过硬队伍。抓实协管干部工作。各级政法委要在规范任免程序和干部后备库建设上下功夫,规范和完善政法领导干部双重管理制度,抓实政法干部任免报批、考察、谈话、宣布四个环节,积极协助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切实把好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酝酿、提名、考察和审批关。配齐配强领导班子。要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完善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的做法,保持合理的梯次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配齐配强政法各部门班子成员。执行领导轮岗交流。要做好领导班子成员的对外交流和分工调整工作,完善政法部门中层干部、热点岗位工作的干警定期轮岗制度,积极推行政法部门中层干部的横向交流。要把政法委干部纳入同级政法部门干部交流轮岗序列,加大交流轮岗力度。要实行政法委与政法部门干部相互交叉挂职锻炼,选拔优秀的政法委干部充实同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三是强化能力素质建设,打造创新进取队伍。创新教育培训。政法及社管综治维稳各部门要建立完善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升广大干警和基层一线社管综治维稳工作人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依法服务管理的能力、组织协调社会工作的能力和应用科技手段发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综合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创新宣传模式、拓展宣传途径,健全完善政法维稳宣传舆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宣传的组织协调;及时总结、宣传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弘扬正气;切实加强对外宣传的审查把关,及时准确地做好各类重大事件、事故、案件的宣传报道,防止造成负面影响;加强对网络和媒体的专业巡查监测,及时引导、澄清和回应有损政法队伍形象的负面报道,对恶意炒作的,依法采取措施,严防负面影响扩大化;探索建立、规范运作政法各部门(单位)新闻发言人制度,大力加强政法各部门(单位)宣传员队伍和网评员队伍的建设、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舆论宣传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政法工作信息化建设,努力以信息化引领政法工作现代化。要加强对政法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强政法各单位内部信息整合,强化政法各单位之间信息共享,推动实现政法各单位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共用。要增强信息化应用实效,积极推动情报信息研判与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的有机衔接,促使信息化建设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社会综合服务管理水平,为更好地实施社会管理、服务群众提供有力支撑。要以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加快建立信息化执法办案监督管理系统,实现执法办案流程和关键执法环节网上管理、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考评,确保执法权、司法权规范透明运行。四是强化纪律作风建设,打造公正廉洁队伍。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巡视督查。政法委要积极建立健全与人大、政协的执法监督情况通报制度,与纪委(监察局)、组织部的执法监督协作配合制度,与政法各部门的执法监督衔接制度;定期开展政法队伍纪律作风整顿和执法巡视督查,着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整肃队伍纪律作风,提高干警职业道德。严格案件评查,提高监督效果。完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受理、交办、核查、督查、终结机制,完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错案纠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规范执法,维护公平正义。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推进“阳光执法”,加快推行网上办案、审讯全程录音录像等信息化办案措施。政法各部门要全面建立政法干警执法业绩档案制度,实行重大案件质量过错责任倒查制度。五是强化工作效能建设,打造务实高效队伍。严格奖惩,优胜劣汰。要建立干警岗位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量化到岗、落实到人,严格考核奖惩。健全录用、考核、晋升、奖惩、待岗、辞退等具体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激励机制。 效能考核,绩效创优。各级政法委要结合政法各部门工作实际,以政法各部门职责职能为基础,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政法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以等次评定兑现奖惩,并将考评成绩通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年度考评结果作为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工作政绩评价标准,按干管权限作为干部考察的客观依据。六是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打造保障有力队伍。加大建设,夯实基层。牢固树立固本强基思想,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政法基层组织体系,配齐配强乡镇专门负责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副书记、副乡(镇)长;加强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其在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维护稳定中的作用。健全机制,强化保障。积极建立与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经费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政法机关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加大对政法部门的经费投入,提高保障水平。

     

     

      大亮点九:创新推行“四个强化”, 提升民生保障效率。昭通市政法委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转变管理职能,推行多元共治,整治重点领域,加大民生保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 一是强化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通过明确主体、政社分开,明确权责、共同参与,明确任务、合力推进,努力从“善管”转为“善治”,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是强化转变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转变社会治理方式,重点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坚持源头治理;三是强化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保障和发挥社会组织的自治权利,发动社会组织参与、发展志愿服务团队、发展重点社会组织,进一步激发和释放社会组织活力参与公共事务治理;四是强化开展重点领域整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开展校园安全及周边整治、物管行业专项整治、城市交通环境整治、建设施工环境整治、窗口服务行业整治五大整治,最大限度关注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亮点十:六措并举不折不扣,防邪反邪全面加强。发挥协会职能,团结和联系广大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不折不扣落实六大措施,全面加强了反邪教协会工作,在全社会形成防范反对邪教危害的浓厚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一是强化社会面警示教育宣传。利用“三下乡”、“综治维稳宣传月”、“六五普法”、“科普”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二是强化“校园拒绝邪教”主题活动。积极与相关单位配合在各中小学利用“大篷车进校园”、“综治宣传进学校”等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反邪教宣传。三是强化培训教育。与综治、司法等部门配合对乡镇派出所民警、综治办专干、社区主任、治安员、村民小组长等开展防邪反邪知识培训。市反邪教协会在昭通市基督教堂对全市11县区60余名基督教教职人员(牧师和长老)开展反邪教知识培训、在昭通明馨大酒店对90余人老干部进行培训。四是强化媒体宣传。全市反邪教协会在国家级媒体用稿38篇、省级媒体用稿12篇、市级媒体用稿35篇。五是强化资料宣传。协会多次在群众喜爱的实用性物品上印制了反邪教宣传的扑克、日历、环保袋、水杯、围腰等15万余份,利用赶集天、基层干部下村等形式进村、入户面对面的宣传发放。六是强化文艺作品宣传。编辑整理歌舞类《取缔邪教》、铜锣鼓《铲除邪教促和谐》、快板《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等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进行演出,让先进文化占领宣传阵地。

     

     

      马蹄留胜迹,羊毫谱新歌。展望2015年,昭通市政法系统将以“五大法治引领”推进政法工作,不断提升法治化水平,努力实现“五大平安目标”,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昭通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服务环境。

版权所有(c) 中共昭通市委政法委员会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ICP备案: 滇ICP备0900659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0202000090号
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45号    邮编:657000    电话:0870-2134716
投稿信箱:ztzfrmt@163.com    技术支持:昆明腾速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