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爬格子”的变迁

作者:admin  发布于:2009-11-24    浏览:1453

     

      在汉语大词典中,因为写文章要用带格子的稿纸,所以把勤奋而艰苦地写作称为“爬格子”。没有“爬格子”的经历,就无法体会到“爬格子”的艰辛。
      那是在永善还少有电脑的20年前,我刚好参加工作。大哥是《昭通日报》报社通讯员,每每看到兄长的名字出现在报刊上,我总是羡慕不已。在哥哥的带动和鼓励下,我东施效颦地模仿着报刊文章,走上了业余写作之路。
      以往投稿,常用规格为15×20的稿笺纸,每页有300个格子,每行格子之间留有空隙,便于编辑修改和统计字数。因为稿笺纸成本高,人们一般用其它纸张草拟和打磨稿子,定稿后才用钢笔象练书法一样,抄在稿笺纸上。要是不细心弄错了,还得从头再抄。稿子抄完了,就会一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一边揉搓活动着已僵硬的手,掐捏着被笔压变形的手指头,不停地向握紧的拳头呵着气。稍后把稿子小心翼翼地装进贴有邮票的信封里。若稿子多了一点,或夹带有图片,自己不知道是否会超重,还得跑到邮电局去询问,补足邮资后才能把信封投进邮箱。往往写一个“豆腐块”,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爬格子”是辛苦了点,但“爬”完后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据有经验的大哥介绍,稿件能否被采用,少则需要一个多星期,多则需要一两个月才能知道,并且还得关注每天的报刊。往往稿件被刊登时,新闻已经不“新”了。由于自己不具备基本的写作知识,投送的稿件常常是石沉大海,渺无音讯。就这样,在等待中失望,在失望中琢磨,在琢磨中等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漫长的等待中,自己的“处女作”终于出现在报刊上。我拿着它爱不释手地看了又看,别提心里有多高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往日的繁琐,在今天变得如此简单。只要来到电脑前,操纵键盘,鼠?暌坏悖?挥弥胶捅剩?湍芮崴赏瓿?ldquo;爬格子”的全过程。报刊有网络版的,还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作品。也许,刚刚发生的事,瞬间就会出现在报刊和网络上。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筚路蓝缕。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爬格子”的变迁,只不过是浩瀚巨变中的一个小小飞跃。倘若时光能够倒流,今天的成就,在当时人们看来,那是做梦才敢想的好事,而短短几十年就美梦成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富裕、文明、辉煌的中国一定会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也一定会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如今,“爬格子”已经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成为了时代的一个记忆。(赵少波)
     
     
     
     

     

版权所有(c) 中共昭通市委政法委员会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ICP备案: 滇ICP备0900659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0202000090号
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45号    邮编:657000    电话:0870-2134716
投稿信箱:ztzfrmt@163.com    技术支持:昆明腾速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