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官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2-03-14    浏览:2512

    ——参加全国法院第二十三届学术讨论会暨大法官论坛有感
    2011年12月26—27日,有幸到成都参加全国法院第二十三届学术讨论会暨大法官论坛,全国33地法院200余名获奖法官奔?疤旄????渭诱庖荒暌欢鹊氖⒒幔?涣髑楦小⑴鲎菜枷搿⒎窒硐苍谩?/span>
    全国法院学术讨论组委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的讲话鼓舞人心。从学术讨论会的历史、品牌、机制、人才、方法等方面,万副院长强调了法院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同时指出法院学术研究不足并提出法院学术研究的新要求:一是国际视野不足,法院的理论研究应当多关注世界各国司法理念的更新、比较,如德国、日本、俄罗斯司法进程与变化;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比较性研究;三是应当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加强对司法体制、机制、保障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四是对舆情应对与司法公开应当作深入的研究。在大法官论坛上,广东高院院长郑鄂、广西高院院长罗殿龙发表了演讲。
    因为学术讨论会,我们这些身处不同地域的法官有缘相聚,心里很感慨。看着汇编成册的论文集,每一篇论文都是这些法官辛苦的努力与付出,将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经验梳理、概括、动笔成文,将自己的思考贡献于中国司法。更多的作者是一线的办案法官,这让我心怀敬意与感动,同时也感觉这是成熟的法官群体的职业自觉,在实践中感受,在写作中升华。司法权的性质是判断权,而法官,就是掌握这个判断权的群体。行使判断权需要生活阅历的积累,需要法律素养、需要人文素养,需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富有智慧的法官。“法律其实是一个非常世俗、琐碎并因此才神圣起来的社会事业。它努力以制度化的但又细致入微的方式来化解各种纠纷,无论是杀人放火,还是家长里短。”处于转型时期的法官,面临的是诉讼爆炸,新型疑难案件、情感利益复杂交织的社会矛盾,法官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法官忙于处理各类案件,努力使每一起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做到案结事了。但法官不是办案机器,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在这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法治进程中,法官没有放弃思考,而是将痛苦与疑惑,将办案中所体会的点点滴滴,加以理论提升,倾诉道出。昆明中院的吕法官讲到他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是关于毒品犯罪量刑的思考,在他的思考中,能够感受到他的勇气与人文精神,将切身感受到的现状、痛苦与疑惑用文字逐一梳理成文。办理大量毒品案件的体会加上丰富充分的资料,还有法官的良心与道义让他的论文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在他的博文中,我看到他对写论文的感受,每年都要办理超过一百件的案件,生活难免压抑痛苦,可是,通过写,可以给工作一个总结,也可以让生活轻松一点。这让我想到了一位哲人的话:“要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并且能从生活经验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教训,我们就必须勤于反省,经常回顾做过的事情和曾经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此外,还要把我们以前对事情的判断和现在的看法,以及以前订下的计划及追求和最终得到的结果和满足相互比较。如果一个人耽于世俗事务或者纵情于感官享受,对过去了的事情不加回想,而只是随波逐流地生活,那么,他对生活就欠缺清晰、周密的思考、情感就会杂乱无章,思想也夹杂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不清。”太多一线的办案法官身处办案的重负之中,但他们并没有逃避,他们选择了表达来提升超越他们所处的处境环境以及自身。
    文字是了不起的思维工具,文字要求思维有梳理、整合、概括、表达、逻辑、想象能力,思维在此收到高级挑战。文字引导思维进入清澈、精密、精细的事物内部,洞幽察微,将事物内部构造、布局、性质一一道出。看着手里的论文汇编,心里感动又鼓舞,法官这个群体,彷如一朵绽放的莲花,根在红尘烟火中接受烟熏火燎,同时,它的花朵,在虚空中绽放空灵。这些一路同行的法官,在杀人放火、家长里短的判案中获得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因为他们勇敢的行,勇敢的思,勇敢的表达。当砍柴提水、淘米煮饭、写字读书的日子是有意义的,生活本身就不再枯燥,工作与生活相互补给融通,工作不再平凡,生活不再平凡,而是平凡的伟大。法官的实践是思考的实践,法官的思考是实践的思考,而理论的文字表达,是熔铸法官实践与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锤炼,是情感与思想深度的锤炼。作为一个成熟的法官群体,职业的自觉表现在多个方面,而将实践加以理论提升,给中国司法建议献策,将个别转为普遍,带给更多人思索与行动,这样的职业自觉,让法官的形象饱满而温暖;这样的思考与表达,将法官带入了澈明通透之境。
    “言说作为世界四重性的筑路运动,把万物聚集到面面相对的近处,这种聚集静谧无声,平静得一如时间之为时间,空间之为空间,一如时-空戏剧静悄悄地上演。这种无声的聚集,无声的召唤,言说正借它启动世界-关系,我们称之为寂静的轰鸣。它就是:本质的语言。”愿真诚与祝福陪伴法官一路同行,愿本质的语言,熔铸实践与思考,筑一条通往质朴理想的路。

版权所有(c) 中共昭通市委政法委员会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ICP备案: 滇ICP备0900659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0202000090号
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45号    邮编:657000    电话:0870-2134716
投稿信箱:ztzfrmt@163.com    技术支持:昆明腾速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