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持司法为民 筑牢拒腐“防线”

作者:叶丹  发布于:2013-03-06    浏览:2336

      前言:随着对《最高人民法院警示案例》学习的深入,我联想到了一年前在央视第八频道播出的一部全面反映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的电视连续剧,以一件执行案为主线,并进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这是以法院的审判和执行工作为主线,同时又将公、检、法各部门工作有机结合起?吹奈ㄒ坏牡缡恿??纾?酝?牡缡恿??缫?匆怨?参?鳎??匆约觳煸何?鳎?勾永疵挥幸苑ㄔ何?鞯牡缡恿??纾?獠康缡恿??缣逑至巳嗣穹ㄔ何?缶址?瘛⑽?嗣袼痉ǖ募壑倒郏?杂谙蛉嗣袢褐谛??ㄔ?ldquo;司法廉政”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因为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法官,看到熟悉的法袍,徽章,天平,还有那让人肃然起敬的独角兽,内心的激动油然而生,也颇有一番感慨。

      人民法院是一扇窗,也是一道门。

      首先,法院是一扇窗,老百姓从这扇窗里想看到的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宪法、法律对老百姓合法人身、财产权益的保护程度。法官应当做出表率,对当事人一杯热茶,一句好话,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为民司法的理念。诚如《防线》中,执行局法官魏强始终牵挂着山区贫困的一老一小两位当事人。天寒时为他们送暖,有病时为他们送药,失学时为他们送书。只要窗口里有法官的微笑和祝福,人民才会和你更加贴心,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其次,法院是一扇门,是通向终极目标—公平正义的大门。人民法院本来就是一个解决冲突、化开矛盾的地方,这是它的社会定位和历史使命。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跨越式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人民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普遍。法官应当认清这一基本事实,站好自己的岗位,不管矛盾有多少、有多复杂、尖锐,都要充分运用智慧和法律,心中满怀正义与信念去逐一化解它们,不要抱怨,不要推诿。在公平正义的大门旁,作好一个门童应尽的职责,随时向需要的人们敞开,并协助他们走向终极正义。

      人民法官要克己奉公、廉洁自律。

      今天,腐败问题已经是我国一个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党和国家都把反腐倡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腐败是最大的蛀虫,它能把我们党的形象和人民政权完全蛀蚀掉!”司法领域的腐败更是为社会不齿,为人民不容。诚如“防线”中的李庭长,兢兢业业在民事审判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临近退休的时候,却禁不住糖衣炮弹的打击,在几盒极品龙井茶的诱惑下,被社会不良分子轻易掌控,变成了黑恶势力在法院的“卧底”,随时通报法院的动态,给审判和执行工作带来了阻力,甚至造成严重损失。最后,同事活活地在他面前被人杀死,才使得他幡然悔悟,毅然放下心中杂念,走向有关部门,投案自首,说明自己的问题。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身为一名人民法官,一定要经得住的诱惑,耐得住寂寞,因为,法官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象征和守护者。明朝大将石谦曾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气,也应当是人民法官恪守的道德底线。

      努力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真正做到司法为民。

      电视剧《防线》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案件的执行问题,当案件涉及到庞大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就会出现若干干扰正常执行的阻力,甚至一些部门还会帮助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提供虚假账号等手段逃避执行。这就需要法院的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与其他部门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执行法官的聪明才智,锲而不舍,跟踪追击,使得“老赖们”无处可逃,见光现形,切实保障群众利益,真正做到司法为民。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要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级单位同人民法院的密切配合,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目标,对逃避、阻碍、干预及拒不协助法院执行的单位,不得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直至实施一票否决。利用多种途径,一方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执行法律宣教活动,提高公民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自觉性,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增强法治观念,为执行案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增强市场主体的市场风险意识,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建立并明确信息征用、公开、失信行为的处罚等一系列规定,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最后,笔者认为,反腐惩贪重在坚定惩处。在处理原天津地委两任书记刘青山、张子善一案时,曾有人以刘、张都是有贡献、有影响的领导干部为名替其说情,毛泽东同志的回答是:“正因为他们两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正是毛泽东同志反腐惩贪态度的坚决,不仅使当时党内和国家机关内部存在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得到了一次广泛的揭露和相应的惩处,同时也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一次生动的深刻的反腐败思想教育,从而为50年代我们党风、政风的清明廉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所有(c) 中共昭通市委政法委员会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ICP备案: 滇ICP备0900659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60202000090号
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45号    邮编:657000    电话:0870-2134716
投稿信箱:ztzfrmt@163.com    技术支持:昆明腾速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按钮